廊坊市  

  廊坊市,河北省省辖市,河北省中部偏东,北临首都北京,东与天津交界,南接沧州,西连保定,地处京津两大城市之间,环渤海腹地,享有“京津走廊明珠”和“连京津之廊、环渤海之坊”等美誉。
  廊坊市现辖广阳区、安次区两个区,三河市、霸州市两个县级市,大厂、香河、永清、固安、文安、大城六个县,和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(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),总面积6429平方公里,市区面积54平方公里。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2473.9亿元。
  廊坊市历史悠久,早在6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聚居。4000年前“黄帝制天下以立万国始经安墟”,“安墟”即为今天的廊坊市安次区。《廊坊市志》载:“现境域夏商处冀州之地,战国秦汉于蓟燕之野,晋唐属幽州之域,元明清为京畿要冲”。清朝末年,义和团曾在此取得抗击八国联军的“廊坊大捷”,打响了中国人民反“八国联军”的第一仗。
  廊坊是京津冀城市群的地理中心,位于京津两个国际都市之间,所辖10个县(市、区)全部与京津接壤。素有“京津走廊、黄金地带”之称。市区距北京天安门广场仅40公里,距天津中心区60公里,距首都国际机场和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两大机场70公里,距天津港100公里,且紧邻规划中的北京新机场。7条高速公路,5条铁路干线穿越境内,10条国家和20条省级公路纵横交错,是中国铁路、公路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。
  廊坊是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,中国优秀旅游城市、国家环保模范城市、国家园林城市、全国绿化模范城市,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。

X
中文名: 廊坊市
面积:

6,500平方公里(2013年)

外文名称: Langfang

人口:

450.4万人(2014年)

别名: 京津走廊上的明珠
方言:
北京官话、冀鲁官话
民族:汉族
气候条件: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
行政区类别:地级市
著名景点:天下第一城、文安古城墙
所属地区:中国华北,河北省

下辖地区:2区、6县,代管2县级市
政府驻地:

广阳区广阳道230号


邮政区码:
 065000
电话区号:0316
地区生产总值: 2473.9亿元(2015年)

目录

历史沿革

  廊坊历史源远流长,公元前4300年,廊坊人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,聚居耕种,创造和延续着人类的文明。4000年前“黄帝制天下以立万国始经安墟”,“安墟”即为今天的安次区。
  春秋战国时为燕国封疆,秦时分属渔阳郡、广阳郡,汉、唐时属幽州、蓟州,宋时属河北东路,辽时属辽南京道(析津府),元时属中书省,明时属顺天府,清时属直隶。雍正年间顺天府设四路飞虎厅,廊坊安次以南的6县属北京南路,三河、香河县属北京东路;民国属京兆特别区。
  廊坊的行政隶属多次改变,特别是解放后,其归属变化频繁,是全国行政区划变化最多的城市之一。辖区的各县在1950年后分属过北京市、天津市、河北省3个省级单位,先后使用过通州地区、天津地区、廊坊地区/廊坊市、保定地区、唐山地区5个地区名称。
  解放初期称天津专区,1969年行政中心由天津迁至廊坊,1974年改称廊坊地区,1989年撤地设市,实行市领导县的行政体制。
  1900年廊坊发展经历了3个重要阶段。
  第一次是1898年京山铁路(北京—山海关)在廊坊设站,成为近代廊坊发展的开端。随着京山铁轨的延伸,客商开始云集,人口与日俱增。短短几年,廊坊从一个不知名的小村落,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小镇,并随着义和团“廊坊大捷”蜚声国内。到1937年“七七事变”前夕,廊坊城区面积0.4平方公里,人口近4千,已建有“三角地”、东南西北四条主街及东小街、南小街。
  第二次是1951年,安次县设廊坊镇,原安次县城被永定河洪水淹没,县治迁往廊坊镇,廊坊成为县级行政中心。1948年12月13日廊坊解放,当时城区面积仅0.5平方公里,人口仅5000人;共8条街道(4条主街与4条背街),全部为土路,且较狭窄,全长不足3000米。城区仅有房屋3000余间,建筑面积约3.6万平方米。1949年初廊坊设镇,隶属安次县。1950年安次县政府迁驻廊坊。1958年全国农村以社代乡,廊坊镇遂并入廊坊公社。1965年又重新恢复廊坊镇建制。1969年天津地区革命委员会迁址廊坊。
  第三次是1973年,天津地区行政公署由天津市迁往廊坊镇(最初天津地区行政公署驻杨柳青镇的石家大院,现为杨柳青博物馆,后公署迁天津市),廊坊由此成为地级行政中心;1981年廊坊镇升为县级廊坊市,从此廊坊真正成为城市;1989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廊坊地区改为省辖地级市,原廊坊市改为安次区。

地理环境

  地理位置
  廊坊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偏东,北临京都,东与津门交界,南接沧州,西和古城保定毗连,地处京津两大城市之间,环渤海腹地。地理坐标为东经116038′07〃-44′06〃,北纬39028′42〃-32′54〃。
  气候特征
  廊坊市地处中纬度地带,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,四季分明。夏季炎热多雨,冬季寒冷干燥,春季干旱多风沙,秋季秋高气爽,冷热适宜。光热资源充足,雨热同季,有利于农作物生长。但同时气象灾害较多,干热风、雷雨冰雹大风、连阴雨、寒潮等灾害性天气常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。
  气温:廊坊市年平均气温(1971-2000)为11.9℃。一月最冷,月平均气温为零下4.7℃;七月最热,月平均气温为26.2℃。
  无霜期:廊坊市早霜一般始于10月中、下旬,晚霜一般止于翌年4月中、下旬,年平均无霜期为183天左右。
  降水量:廊坊市年平均降水量(1971-2000)为554.9毫米。降水季节分布不均,多集中在夏季,6-8三个月降水量一般可达全年总降水量的70-80%。
  日照:廊坊市年平均日照时数(1971-2000年)在2660小时左右,每年5-6月日照时数最多。
  风力:廊坊市属大陆性季风气候,冬季多偏北风,夏季多偏南风,年平均风速多在1.5-2.5米。
  地形地貌
  廊坊市大部处于凹陷地区,随着地壳下沉,地面逐渐被第四纪沉积物填平,致使新生界地层沉降厚度较大,全市地貌比较平缓单调,以平原为主,一般高程在2.5-30米之间,平均海拔13米左右。由于洪积、冲积作用和河流多次决口改道淤积,沉积物交错分布,加上风力及人为活动的影响,境内地貌差异性较大,缓岗、洼地、沙丘、小型冲积堆等遍布,全市地貌呈现大平小不平状态。
  北部地区地势较高,北高南低,地貌类型较多,三河县东北隅有小面积低山丘陵,为燕山南侧余脉,面积76平方公里,一般山高海拔200-300米,大岭后山海拔高度521米,为全市最高山峰;其次是龙门山,海拔459米;在山地丘陵西部和南部,沿燕山南麓,呈东西带状分布着山麓平原,面积773平方公里,地势由北向南倾斜,高程在海拔10至30米之间,平均海拔18米左右;再往南沿香河县中部和南部为冲积平原区,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,坡度1/3000,海拔5-16米,平均海拔11米。
  廊坊市中、南部地区全部为冲积平原区,地貌类型平缓单一,总面积5179平方公里,占全市总面积的80%以上。高程在海拔2.5-25米之间,坡度为1/2500-1/10000。大清河以北地势由西北向东南低平,大清河以南,地势由西向东北低平。著名的文安洼和东淀,分别处在大清河南北,洼淀总面积7.9万公顷,占全市总面积的12.3%。其中文安洼面积5.9万公顷,平均海拔不到4米,马武营村北一带,海拔只有2米,为全市最低点。东淀面积2万公顷,平均海拔5米左右,最低处2.5米。
  纵观全市地势,从北、西、南三面逐渐向天津海河下游低倾。

人口民族

  人口
  截至2014年末,廊坊市户籍人口为450.4万人,比上年末增加11.0万人。出生人口9.4万人,出生率为21.19‰;死亡人口2.4万人,死亡率5.35‰;净增人口7.0万人,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5.85‰,比上年提高7.62个千分点。
  民族
  廊坊市共有32个少数民族成分,少数民族人口9.6万人,以回族、满族为主体,分别有人口6.6万人和2.2万人,分别占少数民族总人口68.7%和22.9%。有一个民族自治县(大厂回族自治县),两个民族乡(文安县大围河回族满族乡和永清县管家务回族乡),84个民族村。

自然资源

  土地资源
  廊坊土地资源比较丰富,除北部有76平方公里的低山丘陵外,98%的土地为平原,地势平坦开阔,地层深厚,土壤类型多样,适宜种植多种作物。
  水资源
  廊坊处在海河流域中下游,水系发达,流经本市的大小河流有20条,一般平均每年可拦蓄地表水3.33亿立方米;水资源可利用量7.74亿立方米。
  廊坊位于燕山山脉的南侧,有着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,主要有石油、天然气、煤、熔剂白云岩、水泥用灰岩、紫砂陶瓷用粘土、海泡石以及地下热水、矿泉水等矿产资源。煤炭主要分布于北部三河市和南部大城县境内;石油和天然气则主要分布在安次区、永清县、固安县、霸州市和文安县,已探明石油储量2亿吨,天然气储量186亿立方米;辖区内各区、市、县均有地下热水分布,总面积达1007.9平方公里,出口最高温度达93℃,极具开发价值。
  植物资源
  廊坊市植物资源有127科,400余属,920种左右。栽培植物有粮食作物、豆类、薯类、油料、棉麻、烟草、药材、蔬菜、瓜类、林果、牧草等11大类共100多种。廊坊市市花是月季。

交通

  廊坊离北京市中心40千米,离天津市中心60千米,京山、京沪、京九、大秦、津保五条铁路干线,京津唐、京沈、津保三条高速公路和京开、京哈、京福、京津、津保五条国家级公路纵横交错,形成了依托中心城市和空港、海港的独特优势。
  航空
  廊坊市没有机场,但是市区距离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和天津国际机场车程都在1小时左右,可乘坐机场巴士沿京津塘高速往返。
  大兴区新机场于2011年正式开工建设,位于北京市大兴区与河北省廊坊市交界处,距离廊坊18公里,距离北京48公里,位于大兴区的面积大约占2/3,位于廊坊市的面积大约占1/3,新机场建成后预计年吞吐量为4500万人次,有望成为“世界最大”,计划2017年竣工,2018年投入使用。
  铁路
  廊坊扼守着北京东南方向京九铁路的咽喉,每天都有众多客运列车通过这里前往北京、天津、上海、济南、南京、烟台、唐山、包头、宁波等地。于2011年6月30日通车的京沪高铁贯穿廊坊,每天有43趟列车停靠,北达北京只需19-21分钟,南通天津也只是20分钟,真正实现了半小时生活圈。
  公路
  廊坊有7条高速公路,5条铁路干线穿越境内,10条国家和20条省级公路纵横交错,是中国铁路、公路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。京津塘高速从西北至东南贯穿全市,是廊坊交通的骨干,两条正在建设中的京津高速也将经过廊坊,届时廊坊的公路交通将更加便利。廊坊市长途汽车站位于市区南面的解放道上,每天都有大量开往北京六里桥、木樨园车站,天津小树林车站,以及前往承德、邯郸、张家口、唐山等地的客运班车。
  公交
  廊坊紧邻首都北京,为了对接首都经济圈,从1996年开始到的时间里,通过京廊两地的不断合作,北京公交线路已基本覆盖了廊坊所辖的大部分县、市、区。第一条北京公交为1996年开通的930路公交车,由郎家园开往三河市燕郊冶金学院,此后十余年里,廊坊大部分县(市、区)先后开通北京公交,通往廊坊境内的北京公交已多达24条,以通往三河市境内北京公交线路最多,最远的北京公交已通达到文安县,仅剩市中心安次区及最南部偏远县大城还未开通北京公交。

经济

  综述
  2014年,廊坊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56.0亿元,增长8.2%。其中,第一产业增加值205.5亿元,第二产业增加值995.3亿元,第三产业增加值855.2亿元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82.2亿元。全部财政收入完成406.7亿元,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50.5亿元,税收收入完成374.1亿元;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00.8亿元。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9416元,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115元。
  第一产业
  廊坊土地肥沃、气候适宜,适于多种农作物生产。廊坊属华北冲积平原中下流地区,除三河有少量燕山余脉外,大部分地区土地平坦。这里种植业历史悠久,粮、油、瓜、果、菜、花物产丰富,养殖业牛、猪、羊、鸡、渔五畜兴旺,历来是京津两大城市重要的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。
  廊坊农业生产基本可划分为三个区域,一是北部三县(市)潮白河、氵句河流域农业区,土质、水利条件较好,玉米、小麦、蔬菜主产区;二是中部四县(区)永定河流域农业区,土质多沙壤,玉米、小麦、蔬菜、水果主产区;三是南部三县(市)大清河、子牙河流域农业区,土质多盐碱,棉花、油料、杂粮主产区。在种植业内部中,瓜菜实现了周年生产、四季供应,成为种植业中创收最多的主导产业。 2014年,全市粮食播种面积459.3万亩,总产量169.8万吨;棉花播种面积41.3万亩,总产量3.0万吨;油料播种面积22.3万亩,总产量3.9万吨;蔬菜播种面积167.0万亩,总产量706.0万吨。
  廊坊畜禽产品不仅进入了京津市场,还进入了人民大会堂、钓鱼台国宾馆及各大驻华使领馆,并远渡重洋出口到日本、韩国、朝鲜及中东等国家和地区,成为扩大廊坊知名度的重要载体。畜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。2014年,全市肉类总产量32.6万吨。其中,猪肉产量17.9万吨,牛肉产量6.2万吨,羊肉产量3.1万吨,牛奶总产量23.4万吨,禽蛋产量17.0万吨。全年水产品产量3.5万吨。
  第二产业
  2014年,廊坊市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831.4亿元,增长5.6%。其中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.1%。在规模以上工业中,采矿业下降28.5%,制造业增长8.8%,电力、热力、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.1%。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39.3亿元,增长13.2%。其中,汽车制造业和计算机、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引领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,分别占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34.7%和23.0%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268.1亿元,其中利润总额170.4亿元。

著名人物

  名臣达官    刘放、张仁宪、韩延徽、吕端、史天泽、施礼、郝惟纳、袁懋功、陈仪
  民国名人    张绍曾、张学良、韩复榘
  革命先烈    张采真、魏大光、黄诚、陈然
  军官    孙毅、荣高棠、薛明、张勃兴、申健、张百发、刘卫东
  艺术界名人    历史学家雷海宗,戏曲表演艺术家郝寿臣、张云溪、李少春、朱大观、白云鹏、鲜灵霞、谷文月和玉雕大师潘秉衡、书画大师张师曾,国画大师刘凌沧,以及武术泰斗、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
  演艺界名人    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,内地新生代当红女演员、海润新晋小花旦赵丽颖

同步展播

友情链接

中国网+ 百度百科 中国推介 新华网客户端

礼赞华人精神,同聚华人力量。展示中华形象,传播中华文明。

沪ICP备17038170号-6 京公安网安备11010102001093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(京)字第03675号